從社會學上講,貧窮和愚蠢是犯罪的兩大根源,它與一個人的票貼經濟地位、社會地位直接相關。“貧窮是罪惡之母,愚蠢是罪惡之父。”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說。家庭內部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,越是在整體社會階層中偏於下層乃至底層的家庭,出現血案的幾率越偏高。相反,偏於中上階層的家庭,更願意借助法律、輿論的力量,哪怕是設法尋找法律漏洞,甚至雇佣網絡水軍——儘管手段同樣無情,最後的結果也同樣是親情淪喪,家庭破裂,但是比血光四濺還是要“文明”得多。
  最常見!
  遺產爭室內裝潢奪戰兄弟鬩牆
  中華遺囑庫發起人、北京中凱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凱律師常年關註遺產方面的法律問題。在他的工作當中,“兄弟鬩牆”太常見了。兄弟們背後的各位妯娌,煽風點火者有京站美食之,赤膊上陣者有之,面對幾套房子、幾百萬存款,不知撕下了多少溫情脈脈的面紗,讓多少家庭分崩離析。
  中華遺囑庫曾經接待過一位老人的咨詢。前不久,法院判決,要求老人變賣名下的房產,原因是兩個兒信用卡代償子追索來自母親一方的遺產。據老人講,房子是大兒子多年前出資購買,但是登記在老夫妻名下。老夫妻一直與大兒子全家同住。去年,老伴過世,辦完喪事,另外兩個兒子要求分割母親名下的遺產。此時,當年大兒子購買房子的證據已經滅失,現在只能是“登記在誰名下就算誰的”。另兩個兒子對房產由大哥購買的說法並不認可,他們認為,按照法律,他們完全有權利主張自己的遺產份額。
  老太太擁有房產的50%。根據《繼承法》的第一繼承順序,去世後,她的份額由老伴和三個兒子均分,相當於各自分得房產的12.系統傢俱5%。一審法院判決,老人和大兒子補償房屋總價的25%給兩個兄弟,老人不服,表示沒錢補償,提出上訴。二審法院審理後認為,既然沒錢補償,按照法律規定,那就只好賣房。
  “老人事後向中華遺囑庫咨詢,‘我拿賣房的錢再買一套,等我死了,怎麼才能不讓那兩個兒子分到?’”據中華遺囑庫工作人員講,老人說到“矛盾最激化的時候,兒子兒媳堵在家門口罵,周圍那麼多鄰居,我沒臉出門了”的時候,情緒異常激動,滿臉通紅。工作人員擔心出事,不得不趕緊勸:“您就跳過這段,往下說吧。”
  在另一個兄弟紛爭的案子里,同樣也是三兄弟,母親平日十分偏愛輕度精神分裂的弟弟。兩個身體健康的哥哥從小生活在弟弟的陰影里,家庭的關愛他們從來就分不到多少。潛藏的鬱悶、不滿早就慢慢積累。兩人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,女方一旦得知這家有個精神有問題的弟弟,立即就會退縮:這家人的基因是不是有問題?我嫁過去,生的孩子會不會也不正常?被拖累了多年,兩位兄長對弟弟的敵視越來越強烈了。
  一家人的矛盾現在徹底無法調和。三弟儘管精神不健全,但也能感覺到來自兄長的敵意。據老人講,他現在只要一見到哥哥,說不了兩句話,就衝進廚房搶菜刀,衝著家人比劃,有時還會自殘。老人年事已高,下決心要把所有的財產都留給三兒子。這個決定當然立即招致了老大老二的強烈不滿。老人說,雖然決心已下,但是現在擺在她面前還有一堆問題:如果自己去世,三兒子由誰來監護?留給他的財產誰來管理?兩個哥哥已經和他水火不容,怎麼能做他的監護人?可要是不把他托付給兩個哥哥,這個世界上還有誰能管他?
  最慘痛!
  沒有兄弟鬩牆照樣難以瞑目
  中華遺囑庫的工作人員見過的最慘痛而無奈的父母,還不是那些苦於子女間兄弟紛爭的。如果能有多個子女,也許他們還不至於像今天這般走投無路。
  今年30多歲的北京女子孟薇(化名)患有輕度弱智。幾年前嫁給一個外地農村戶口、帶著一個孩子的40多歲“大叔”。孟薇父母名下三套房產,再加上存款、股票和基金,完全能夠讓孟薇有生之年吃喝不愁。但是這樁婚事讓老人們操碎了心。
  婚前,孟老先生為孟薇購買了一套房產,登記在女兒名下,屬於婚前財產。幾年之後,這套房子已經轉移到她的丈夫名下獨有。如今,女兒見了父母,寒暄之後就是開口要錢,幾十萬、上百萬,父母如果對她的婚姻表達一些擔憂,女兒立即就拍桌子摔碗,招來一場家庭大戰。老人身邊的朋友們早已或明或暗地提示過了:人家娶你的閨女,圖的是什麼?可是就算早已明晰了他的目的,如今的老兩口又有什麼辦法?
  現在他們最擔心的是,女兒早就是人家的妻子。如果老兩口去世了,孩子的生活真的有依靠嗎?留下的遺產,能有多少用在女兒身上?要是男方把孟薇弄到偏遠的農村,名義上讓她“靜養”,實際上讓她自生自滅,父母豈不是在地下也一樣要不得安寧?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,明知道很可能將是這樣一個結局,卻又於法、於理毫無破綻,孟老先生說,他現在就像是看著女兒在走向深淵,卻沒有一點辦法輓回。
  家庭中的矛盾,絕不僅僅只是子女的問題。一位今年70多歲的老先生,幾年內將名下總計300多萬元的基金和理財產品中的半數“贈送”給了保姆,並且準備今後慢慢全都“贈送”出去,兒女們還全都蒙在鼓裡。遺囑庫工作人員說,一旦老先生的子女知道了這件事,這個家還不得發生核爆炸?
  老先生說:“反正兒子們總也不來看我,還不如保姆對我好。等其他的理財產品到期,我全都轉給保姆。”工作人員勸他,孩子要工作,總不可能天天陪在身邊;保姆是掙工資的,她對你再好,也不是親人。如此處置自己的財產,最後恐怕要後悔。遺憾的是,老人年歲已高,勸解的話已經聽不進去。
  老先生強調說,他其實只是把所有的存款、基金轉給保姆,存在她的名下,讓她代為保管。等自己去世,保姆只可以留下20萬,其他的還要分給兒子們。
  “那她要是都自己留下了,就是不給呢?您留下了什麼法律憑據了嗎?已經轉給她的150萬有什麼公證書之類的證明嗎?”
  “沒有。我信得過她!”
  最艱難!
  如何扭轉家庭內部的競爭法則
  據中華遺囑庫工作人員介紹,通過日常的接觸發現,學歷越高的家庭,一旦發生矛盾後,激化得越厲害。他們絕不會去觸犯法律,但在法律許可的空間內,一定會用最充分的手段爭取利益。
  夏學鑾教授認為,家庭規模的縮小,與緩和家族矛盾之間沒有直接聯繫。無論是小規模的聯合家庭還是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的“核心家庭”,都一樣可能出現赤裸裸的競爭關係。
  在上海松江雷某某殺死只有4個月大的小侄兒一案中,雷某某交代的犯罪動機是,她結婚時,婆家給了她4.6萬元彩禮。被害嬰兒父母結婚時,婆家給了女方10萬元彩禮。相差的5.4萬元讓雷某某一直耿耿於懷。
  夏學鑾說,錶面上看,血案的直接原因就是兩人差出的那點彩禮錢。但是矛盾的真正關鍵還是在於人內心的欲望。沒有禮義廉恥的約束,財富越多,只要不是均衡占有,那麼爭搶得就越厲害。
  如今,競爭意識已經滲透到了中國人的骨髓當中,無論開車、坐地鐵、工作、升職、子女教育……無所不爭。“競爭法則已經侵入骨髓,融化到血液當中了。即使是在家庭里,競爭和交易規則也大行其道,它的本質就是金錢拜物教。經濟地位偏於上層的階層,雖然在爭搶的時候不至於動刀動槍,爭搶的結果也基本不會殺人傷人,和下毒手釀成血案的家庭相比,談不上什麼社會危害性,但是究其本質,對家庭、對傳統道德的傷害是一樣的。”夏學鑾說。
  他認為,所謂建立和諧社會,建立小康之家,至少要在家庭內部不再運用競爭法則。但是人們普遍已經從內心深處認同了這樣的規則,認為競爭才是天經地義的,再想改變它,讓家庭規則回歸傳統,並不是幾年、十幾年能夠完成的。J060
  插圖 馮晨清 H126  (原標題:爭奪的基因溶入血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v48kvfst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